武漢數字新基建集約建設三鎮共享
工作人員正在武漢云運營管理中心里忙碌著。長江日報記者詹松 攝
在位于東西湖國家網安基地中金武漢數谷大數據中心園區內,自北向南一字排開的三棟大數據機房正迎來多家企業陸續入駐。今年,分兩期建設的中金武漢數據中心一期2萬個機柜已建成,總體規劃建設4萬個機架,未來共可承載60萬臺高性能服務器。
中金數谷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中金數據(武漢)超算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徐飛介紹,年初剛與總部位于武漢經開區的東風汽車集團簽約,為其包括智能網聯汽車、無人駕駛、新能源汽車等在內的多項業務提供數據服務,上半年還將與武漢一家龍頭企業簽約,搭建供應鏈數據平臺,增強這家企業對于產業鏈上下游的引領作用。
“兩家企業都不在東西湖。我們感到,武漢建設和使用數字新基建,通過內部優化,把現有的盤活、用足,提升數字基建機架的‘上架率’(即使用效率),正在形成一個跨區域、跨行業的良好生態?!毙祜w介紹。
長江日報記者發現,在武漢,“充分利用現有基礎設施資源”“各單位原則上不再單獨開展機房、云計算中心、數據中心、超算中心、災備中心、業務專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已被寫入文件。
《武漢市數字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征求意見稿)》中提出,要在政府引導下,鼓勵市場力量參與和支持數字經濟創新應用,探索市場主體參與社會治理服務新模式,構建多方協同治理格局,并實現數字基礎設施新效能。
武漢市經信局介紹,目前,武漢的數字新基建正在從小而散的粗放建設階段,走向資源分布更集約、融合更有效的新階段。
今年已有13家企業上“云”?
“武漢云”協助街道40余事項一口管理
武漢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工程——“武漢云”已啟用近一年,長江日報記者采訪獲悉,目前,已有市經信局、市房管局、市城管委等27個市直部門、10個企業190個應用系統上云,武漢城市大腦啟動,數字城市運行體系基本搭建。
武漢云計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鐘收成介紹,作為全國首個“城市一朵云”,“武漢云” 是武漢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工程,構建了城市“最強大腦”,全面賦能數字政府、數字社會、數字經濟和數字生態等領域,也是湖北省的重點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工程?!拔錆h云” 運營的“武漢云數字經濟總部區”,今年以來已迎來13家企業正式入駐,其中包含某電商巨頭的華中地區研發總部,以及一家被華為哈勃投資的“準獨角獸”企業。這朵“云”,不僅能節省政府部門成本, 更幫助百姓少跑腿。上月,“武漢云基層社會治理平臺”SaaS 應用正式在“武漢云”上線,并在江漢區常青街道免費使用,利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整合超20個基層管理系統,實現40多事項管理實現統一入口處理。
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
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的重要基礎設施,可為人工智能提供強大的算力支持。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的核心華為Al集群Atlas900可提供的算力高達100P,相當于每秒十億億次的計算速度
2020年10月11日?
以人工智能新型計算能力為代表的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建設工作正式啟動
2021年5月31日?
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完成項目建設并正式上線 一期建設規模為100P人工智能算力和4P高性能算力,是全國首個具備公共服務性質的算力基礎設施,也是武漢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的核心驅動力
2022年2月??
項目由100P擴容至200P,算力仍接近飽和,日均人工智能算力占用率在95%以上
目前??
計算中心已為100多家重點企業提供普惠算力服務,廣泛應用于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網絡直播等行業領域??
相較前期高校院所及部分龍頭企業最早“嘗鮮”,二期擴容以來,創新型中小企業算力申請需求有大幅上漲? ?
二期將進一步圍繞武漢特色應用場景,聯合更多人工智能企業孵化各類行業解決方案
2023年??
根據武漢市政府規劃,到2023年形成AI應用示范項目超過100個?
預計2023年武漢AI核心產業規模將超過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5000億元
武漢云?
武漢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工程,構建了城市“最強大腦”,全面賦能數字政府、數字社會、數字經濟和數字生態等領域
2021年8月
武漢云運營管理中心建成上線
2021年9月4日
武漢智慧城市云基礎設施及服務(武漢云)正式啟用;武漢云數字經濟產業創新聯合體正式揭牌;武漢云數字經濟總部區開園,京東科技等首批17家行業頭部企業簽約入駐
目前??
市經信局、市房管局、市城管委等27個市直部門、10個企業190個應用系統上云,數字城市運行體系基本搭建
中金武漢數據中心
一期2萬個機柜已建成
總體規劃建設 4 萬個機架
未來共可承載60萬臺高性能服務器
年初
與總部位于武漢經開區的東風汽車集團簽約,為其包括智能網聯汽車、無人 駕駛、新能源汽車等在內的多項業務提供數據服務
上半年
將與武漢一家龍頭企業簽約,搭建供應鏈數據平臺,增強這家企業對于產業鏈上下游的引領作用